主办方暂未设置
会员开通
品牌简介
大午心理,为个人及企业团体提供多样心理健康服务,致力于发扬心理学对当代社会及人文生活的积极影响。是以心理咨询为基本的公司。服务老师均为二级心理咨询师且一直从事心理行业的全职老师。希望每次活动都能给你带来更新的感受
记忆并没有想像中牢靠,因为它具有可塑性。
2012年上映的电影《狩猎》描述了无辜的Lucas因小女孩错误记忆和指证而被人曲解,导致他被一口定罪的不幸遭遇。
片中的诡谲之处在于,大人们先入为主地认定小女孩因受到了创伤,压抑难受,才不敢坦承被性侵的实情;然而在旁人推波助澜下,小女孩的指证定了Lucas的罪,一夕之间,Lucas变成众矢之的的性侵犯,原有的安定生活全然崩毁。
电影反映真实,美国曾在九零年代发生不少性侵疑云,现实世界的案例竟与电影情节有些雷同,崩毁掉无数家庭的情感与信任。
心理学家Elizabeth Loftus研究「错误记忆」的动机就起因于参与无数的冤案审理,开始了日后探讨错误记忆的先河,并写下《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》等心理学专书,为的就是要告诉人们:
“记忆并没有想像中牢靠,因为它具有可塑性,就像维基百科,你能更改里面的资讯,其他人也办得到。”
▲《狩猎》中被误解的主人公Lucas
七零年代,Loftus首度对记忆进行实验,实验对象分为参与意外事件的受试者与目击者,她以两种方式分别询问目击者:
“这两台车在发生碰撞(hit)时的时速有多快?”以及“这两台车在猛烈撞击(smash)时的时速有多快?”
问题中包含“碰撞hit“词语使目击者认为车速为34mph,问题中包含“猛烈撞击smashed”词语使目击者认为车速为41mph。被问到“猛烈撞击”的目击者所认为的车速,要比被问到“发生撞击”的另一群目击者来得更快。
以同样方式分别询问参与实验的受试者,Loftus也得到了两相迥异的答案。被问到“猛烈撞击”的某些受试者,甚至声称他意外现场看到了碎玻璃,但事实上,现场根本没出现什么碎玻璃。
由此可知,记忆易受到他人的错误讯息牵引。
想像一个情境,当警员在侦讯一名证人,用了暗示性的问题询问,并借用嫌疑犯的照片试图帮证人指认,那么,这种引导程序可不可能造成证人的记忆被间接扭曲?
到了九零年代,美国发生不少病患对从未发生的事突然产生记忆的奇怪案例。Loftus发现,因为许多心理压抑治疗师深受佛洛伊德学说影响,使他们藉由上述的暗示方法试图引导病人“想起”过去,造成病人的记忆被严重误导。
▲你记得的真的是自己的记忆吗?
她再次设计一些实验,假设如果使用上述的暗示方式,我们可不可能对他人植入错误的记忆。
其中最有名的例子,就是购物中心迷路实验,这是错误记忆实验中最有名的实验之一。
Loftus分别从受试者的亲人那搜集了三项确有其事的生活片段,并再加上一个捏造出来的假片段——受试者有在童年时于购物中心迷路的经验,那时候很害怕,还放声大哭,最后来了一位大人,帮他和家人重新团聚。
Loftus将这些经验写成四个记忆片段交给受试者,要他们自行补充四段记忆的细节部分。
结果,竟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自己曾在购物中心迷过路,甚至还为这段假记忆增添了不少细节。试验的最后,Loftus告诉他们:四个片段中有一项是捏造的。然而,绝大部分的人仍然不认为迷路经验是虚构的。
除了Loftus的这项实验之外,世界各国的研究员也都做过相关试验。像是让受试者误信自己小时候差点溺死,再被人救起的回忆;或者认为自己曾遭受猛兽攻击;甚至让人相信了看过邪魔附体等奇怪经历。
植入记忆,藉以约束他人行为的试验,存有不少道德与伦理上的争议,但相对地,Loftus倒相信这项技术能将我们的生活品质变得更好。换个角度思考,如果这让你对某些垃圾食物产生一些不好印象,你就不会想再吃这些东西,说不定还能帮助我们下一代免于面对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因饮食习惯不良所造成的疾病危机。
当然,我们无法确定记忆被改变后,会不会对我们未来的想法、行为造成影响,但记忆确实不能被轻易取代,因为它象征了身份,并为「自我从何而来」等问题,下了情感认同的最佳注解。
所以,记忆值得被好好珍惜,如同我们重视自由那般,毕竟,记忆与自由都是如此脆弱。